2011-11-28

電子書讓我們回到捲軸時代

轉貼新聞,原始來源為簡字:电子书让我们回到卷轴时代

 [百道專稿] 你有沒有想到過,傳統文學作品的寫作,無論是內容密度還是分層語言,其實是建立在紙質書閱讀基礎上的,紙書才是非線性閱讀的最佳選擇,而電子書則更接近捲軸 式的線性閱讀。時代周刊書評人、小說《魔法王》的作者列弗•格羅斯曼從閱讀史的新穎角度反思了屏幕閱讀的缺陷。全文如下: 



當前,不少關於書的重要且離奇的事情正在發生:它脫下紙質外殼,變身為擺在我們面前無形的數字格式。我們正在見證這場激動人心的變革。

   上一次大規模變革發生在1450年,當時古登堡(Johannes Gutenberg)發明了活字印刷術。但如果你再往前看,會發現更有幫助的線索。早在公元一世紀,西方讀者就拋棄捲軸裝(scroll),而選擇抄本 (codex),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印裝本。

   在古代世界中,捲軸裝是當時條件下可選擇的圖書格式,反映了當時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工藝水平。本質上,它就是一個捲起的長紙或羊皮紙。為了閱讀捲軸中 的內容,你需要逐漸展開,每次呈現一部分文字;當你看完後你又必須將它卷回去,這和其他媒介,如錄音帶沒有什麼不同。英文中仍然遺留下很多捲軸時期的產 物,捲軸的第一頁列出出版地區信息,被稱作“協議”(protocol);圖書有時候被稱為卷的原因是“卷”(volume)的基礎是轉軸 (volvere),為了閱讀捲軸中的文字,你需要旋轉它(revolve)。

   捲軸是一種具有榮譽象徵的格式,只有重要作品才能使用:神聖的文本、法律文件、歷史、文學。要編譯一份購物清單,古代市民使用一種被稱作 stylus的手寫筆的尖端在覆有蠟質的木片上書寫。木片主要針對一次性文本——這種尖筆還有平坦的一面,可以用來將蠟刮平。一些人想到將木片捆綁在一 起。最終捆綁起來的木片被羊皮紙(parchment)所代替,抄本也就誕生了。但是直到一群帶有激進思想的人為了他們的目標而接受這種樣式,還沒有人意 識到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創意。現在,這些人被稱作基督徒,他們利用抄本來傳播聖經。

   早期基督徒選擇抄本的原因之一是與猶太教區別開來,猶太教一直將神聖的文本記錄在捲軸中。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基督徒一定也認識到,抄本是一種有力的 信息技術方式——結構緊湊、高度便攜、容易隱藏。他還比較便宜——你可以在紙的兩面都寫字,它比捲軸本存放的文字要多。畢竟聖經是一部內容較多的書。

   抄本還有一些好處:它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。通過抄本,你可以立即跳躍到書中的任何一部分,並不需要遵循一種線性閱讀方式。你可以隨意地在兩頁 之間跳轉,甚至同時研究兩個頁面上的內容。你還可以反复核對不同段落,進行相互比較,並在上面做書籤。如果你覺得某些內容比較無聊,完全可以匆匆瀏覽過 去,對於喜歡的章節可以跳回去反复閱讀。這是一種隨機存取記憶(random-access memory)在紙張載體上的反映,幾乎擁有超自然的能力。而對於捲軸書,你只能按照線性方式,翻閱大量的文本。 (古代人曾找到過一些臨時的辦法對付這個問題——蘇埃托尼烏斯(Suetonius)暗示,凱撒大帝曾創造了一種原型筆記的方法,通過將一些紙莎草堆疊在 另一些紙莎草上做記錄。)

   經過幾個世紀,抄本完全取代了捲軸裝。公元四世紀末,在聖奧古斯丁的《懺悔錄》中,他曾聽到一句經典的話“拿起它讀吧”(Pick up and read)。他將此作為上帝的指令,拿起聖經,隨機地翻開,開始讀第一段。他恍然頓悟,最終成為了基督徒。他在書中做了書籤,如果是捲軸裝,你根本沒辦法 這樣做。

   現在,我們急切地要進行新的圖書格式的測驗,正如早期基督徒所做的。今年一季度,電子書的銷售量上漲160%,紙質書銷量下滑9%。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。但和上一次顯然僅僅是由先進技術代替落後技術不同,這一次更加複雜,更涉及到一種取捨。

   有人認為,相比於紙質書,電子書更加緊湊而且便攜,這其實有些荒謬。電子書是可檢索的,還是非常綠色的或至少是“微綠”的(如果你想做做惡夢,看看 製作一台Kindle的環境損耗吧)。另一人則認為,紙質書不需要電池,也沒有電子屏幕,後者還沒有完全實現紙質頁面可以達到的典雅、明晰的狀態。

   到目前為止,有關電子書的爭論幾乎還沒有觸及抄本最重要的特徵:非線性閱讀體驗。如果捲軸裝和抄本的傳奇存在某些寓意,那就在這裡了。我們總是將數 字技術與非線性聯繫在一起,網民習慣在互聯網上從一個鏈接跳轉到另一個鏈接上。但電子書並沒有與非線性特徵有效結合。如果在閱讀器上看類似小說的長文本內 容,想從某一部分跳轉到另一部分是非常困難的,就好比用僵硬的手指彈鋼琴。要么你一頁一頁拖動屏幕,要嘛通過搜索關鍵詞跳轉到另一部分。這也難怪,電子閱 讀的興起恢復了兩個古典時期閱讀技術的關鍵詞:捲軸裝和平板。這就是當下你在電子書上所進行的閱讀。

   抄本是針對非線性閱讀而塑造的——不是網民漫無目的地對文本進行搜尋,而是為深度讀者所做的、針對小說這樣內在聯繫緊密的富文本內容而進行的瀏覽。 事實上,抄本並不僅僅是另一種格式,而是對於小說閱讀的最優選擇。當代小說的內容密度和分層語言都是建立在紙質書基礎上的,它需要的那種瀏覽方式只有紙質 書提供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正在研究大衛•米切爾(David Mitchell)的《雲圖集》(Cloud Atlas),如果是在捲軸裝上,完全無法進行。

   上帝知道,在抄本出現之前,已經有了偉大的文學作品,今後也還會有。但如果我們停止紙質閱讀,那我們失去的將是一種非線性的閱讀體驗,一種專屬於紙 質本的體驗。你無法從其他媒介上獲得,包括電影、電視、音樂或視頻遊戲。抄本之所以能夠戰勝捲軸裝,是因為它提供了所有優秀技術理應提供的一切:它給予讀 者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。因此,除非上帝哪天告訴我“開機閱讀吧”(Boot up and read),我是不會放棄紙質閱讀的。